火车真是英国发明的?一百多年前在铁路上跑的不叫火车而叫汽车 发布时间: 2024-03-08 04:07:58 |   作者: 业务服务

  在当下的环境中,无论是网上信息,还是教材,都在千篇一律地告诉我们:蒸汽机是英国人发明的,所以,英国人也最早将蒸汽机应用在了铁路上,从而发明了火车。

  此前,西史声称,是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可是,后来有大量证据证明瓦特最多只是“改进”了蒸汽机。笔者在研究近代科技史时,发现瓦特创制蒸汽机的故事涉嫌造假,——因为关于他的早期故事版本中,出现了“勾股画地”,详见《电学之父被否定,蒸汽机发明故事脉络已清,与这个传教士息息相关》,而后又发现100多年的数个版本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间都不一致,没有一个与当下西方历史能对得上。

  但是,1886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脱稿口译告成”的《西学略述》中记载的是“1769年”;

  而美国工程师柯里于1889年所集、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于1899年口译、光绪己亥年(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刊印)的《美国铁路汇考十三卷》中记载的瓦特“发明(实为改进)”蒸汽机是在1773年。

  《康有为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中收录《请以爵赏奖励新艺新法新书新器新学设立特许专卖折》亦记载: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英人瓦得创水气运机之器,铁路、轮船皆由此出。”

  《美国铁路汇考》(十三卷),又称《铁路汇考》十三卷【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第一册第7页记载:

  “西历一千七百七十三年,英国人瓦特始明创造汽器之法……至一千七百八十一年,有诗家名大浑,其诗内早论及此,可称先见之明。”

  1781年时,有个名叫大浑的诗人,诗句中早就论及此物,有先见之明,这传教士傅兰雅是想表达啥意思?在瓦特之前就已经有汽器(蒸汽机)了么?

  可惜,这样的信息不能让后世知晓,所以,墨海书馆的编辑华蘅芳在编写《铁路纪要》时,把这句话偷偷删去了。

  华蘅芳在《铁路纪要》的序中称是删订,果然是删除+修订,真会删,把可能暴露信息的关键东西给删除了。

  既然英国人发明蒸汽机的事情涉嫌造假,那么根据蒸汽机发明火车的事,是否也有可能存在造伪嫌疑?

  网上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是非常稀少的,图书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大多都不公开,要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非常不容易,笔者用了好多天,才总算梳理出了一些有点价值的东西。先打个基础,以后再慢慢添砖加瓦吧!

  火车是英国最先发明的。1804年,英国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能代替马来牵引5节车厢,时速为5至6公里。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1808年,德里维斯克在伦敦建造了一条原型铁轨,专门用来拉客人,这是第一辆真正的载客火车。

  据说,这条连接英国旺兹沃思和克罗伊登的的萨里铁路(Surrey Iron Railway,SIR)于1803年7月26日开通,是一条收费铁路,承运人需使用马来牵引。

  1825年9月26日,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的“机车一号” 投入运营,蒸汽汽车成功改造为蒸汽机车,由是从英国斯多克顿到达林顿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也宣告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正式问世。英国变成全球上第一个拥有铁路火车的国家,斯蒂芬森被誉为“蒸汽机车之父”、甚至是“火车之父”。

  为了验证自己所言非虚,又有人晒出了下面“机车一号”在当日的纪念图。图中道路旁,围观群众甚多,火车头前方的黑色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可笔者越看越觉得奇怪,火车头的四个轮子按照图上显示的传动轴,怎么看怎么别扭,确定这样能高效做工?

  其次,火车头后面的两位绅士西装革履,那么,问题来了,谁来负责铲煤?没有铲煤工,这火车的动力如何持续?

  再次,两位绅士脚下和身后,怎么看都不像是装煤炭的地方,看不到一堆煤炭,敢问火车动力没有燃料如何前进?怎么能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

  最后,这是蒸汽机车,是蒸汽动力,需要水作为动力介质,敢问水箱去哪儿了?水箱在哪里?

  对方既然拿了一幅图来验证自己,那咱们也放一幅图来对比一下吧。注意看,笔者上面提到的那一些问题,传动轴、水箱、放煤炭的地方。这个是否更贴合实际呢?当然,这是后来的图画。

  虽然,1825年“机车一号”通车运营的画作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但一般人不易察觉的,西史仍旧可以宣称:

  在1830年的最后四个月中,从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共计运输七万人次。1831年,英国铁路运输总收入达到50万英镑;1832年,英国已拥有24条商用铁路。

  我们再来看看英国国家铁路博物馆(National Railway Museum )里的资料又是怎么说的。

  这座博物馆是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占地20英亩,位于英国约克火车站附近,建于1975年,是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的一部分,也是伦敦以外的第一个国家博物馆,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博物馆。在约克火车站旁的入口处,还专门立了“蒸汽机车之父”斯蒂芬逊的雕像。

  据说,他在18岁幡然醒悟,为摆脱文盲的窘境,自费去上夜校,学会了读写和数学。此时,传教士马礼逊尚未到中国,其聘请秉笔华士所编撰润笔的《华英字典》第一卷(书名《字典》)要在16年后才完成,要1816年才送回伦敦600本,——没有《华英字典》,英语仅有1755年4.5万个单词的《约翰逊词典》,是无法成为书面语言体系、承载高深的知识和数学的,不知斯蒂芬逊去学校学习时,有相关的教材吗?

  上述信息来源于美国人马士(H.B.Morse,1855~1934)所著《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此人于187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旋入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主持的中国海关,任职于北京总税务司署和上海、天津、北海、淡水、龙川、汉口、广州各海关。马士长年任职于中国海关,对中外贸易、中西关系极为熟悉,除本书外,还著有《对外关系史》(三卷本)。

  按照西史叙事,斯蒂芬逊的父亲在矿场负责运作一台蒸气抽水机,佐治·斯蒂芬逊也因为这个原因在矿场当起了工匠。1814年,他参考抽水机设计,拼凑出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间,陆续又拼出了20多台机车。1825年,他为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路设计的 “机车一号”正是从矿区机车设计演变而来。

  然而,网上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版本,声称斯蒂芬逊在1810年就开始制造蒸汽机车了。1817年,斯蒂芬逊主持修建了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使之成为英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车运输的铁路线,由此,英国变成全球第一个拥有铁路的国家。

  1829年,蒸汽机车之父乔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的儿子,铁路和土木工程师罗伯特·斯蒂芬森(Robert Stephenson)设计了第一台“火箭”蒸汽机车。这是第一辆真正的蒸汽机车。

  然而,笔者的疑问是,中国人黄履最早于1810年发明了照相机的雏型的“钱塘镜匣”,但彼时尚未发明感光材料,这一技术西人在1854年才用于摄影术。即便按照法国人达盖尔发明达盖尔式箱式相机的时间来看,那也是1839年8月19日的事情。那么,请问1829年的照片是怎么样产生的???

  这是英国人在别处曾经展览过的1829年火箭蒸汽机车的复制品,大家注意看那个像加特林机枪一样的外挂装置,没有与两对动轮直接相连,不知这怎么样做传动,如何提供动力?同时,也没有水箱,没有放煤炭的地方,弊端太多。

  或许是这样一些问题过于明显,后来被发现了,所以博物馆在自己场馆展出时,1829年的火箭蒸汽机车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这样,——那对大铁轮上有外挂附着的传动轴了。水箱也有了,也有地方放燃料煤炭了,只是放煤炭的地方特别小,——就烧这么点煤,不知能跑多远?

  为了打补丁,弥补漏洞,另外一些1829年的图画也被制作了出来,时间干脆直接印了上去,省却了许多鉴别年代的麻烦。

  其他的一些图也跟着做了改变,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就好多了嘛,您看人家这两位绅士,一人手中总算拿着铲子了。

  照片也跟着重新拍了下来,1829年的火箭蒸汽机,火车头上直接印上Rocket字样,这样就没问题了吧?

  可是,百密一疏,他们仍旧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1829年,照相机还没用上感光材料,这样的照片是拍不下来的。而且,欧洲最早的相机,还没发明出来。

  按照英国国家铁路博物馆的说法,1830年,罗伯特·斯蒂芬逊新设计的蒸汽机车与铁路首次结合成功,从英国伦敦到爱丁堡的旅行时间,从原来的10至12天,缩短到只需要2天多(约50个小时)。

  那罗伯特他老爹在1825年设计的蒸汽机车“机车一号”跑在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路上,又算什么?他老爹的那个,不算第一次?

  还有更令人困惑的,西史中又有人宣称,1840年2月22日,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特里维西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火车,即铁路轨道与现代相同的火车。

  好了,看完了相当矛盾的西方铁路蒸汽机车的历史,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方,看看能否从硕果仅存的一些史料文献中发现些什么。

  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了一本华蘅芳删订的《铁路纪要》三卷,现藏于日本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

  “西历一千八百三十年(即1830年,其言道光二十一年,但道光十一年却是1831年,二者相差1年)”,英国工程家有司弟粉孙(斯蒂芬逊)者,新创汽车,始造现式之铁路,其车名【落该德】,取快如火箭之意。”

  “一千七百七十三年,英人瓦特初创汽器……有脱里维悌格(德里维斯克)于一千八百零四年在伦敦制一圆形小铁路,车行路上,法甚粗,锅炉之汽不足用,故行迟而力小,后经多人考求,总有是弊。至一千八百二十九年(即1829年),英国里味波(即今利物浦)地方铁路通至曼支斯德(曼彻斯特),其公司主人偏试各车,唯司弟氏(斯蒂芬逊)父子所造用余汽进风之法,又用小烟管锅炉,汽为足用,每一点钟,牵客车十辆,行三十五英里,故【落该德】(Rocket火箭)之车,最为有名。”

  这里白纸黑字记载的是,1829年利物浦铁路通至曼彻斯特,关于这条铁路前面却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1830年,一个是1817年。

  然而,这里称1829年斯蒂芬逊父子造了火箭蒸汽机车,前文却又称是1830年或1831年所新创,二者又自相矛盾。

  “西史曰,改变地面之景象而得名者,前有罗马国王陔萨,后有法国王拿破仑,两王相距约二千年……至今一百五十年前,始稍稍造铁路,为运煤开煤之用……”

  原来,在1894年时,凯撒还被称作“陔萨”,——这不就是当初笔者指出的凯撒就是西藏的“改撒”么?详见《灭失600年,郑和舰队资料终于重见天日,甚嚣尘上的伪史弥天大谎是时候该被彻底终结了》。

  而且,按照现行西史,凯撒与拿破仑相差时间仅有1860多年,就没有两千年。

  “【落该德】之车名扬西国,无人敢驳,其实亦有大弊。因轮不能左右偏动,难行曲路,故用其车者,必费巨本以造路,削凸填凹,穿山架水,为不赀也。

  ……欧洲各国因平直之路既成,仍用【落该德】车,其改者不过加重选料耳。美国工程家颇不以司弟(斯蒂芬逊)为然,因而独出心裁,求其简便。除一千八百三十一年以前,仿用英式外,余皆大变……

  考新式之妙,第一,是车前加用活枢小车,路有弯曲,能引大车就范,遇小山可以绕过,不必开洞。

  一千八百三十一年,拟在南喀尔勒那(南卡罗来纳)用之,而麻河格与哈德孙竟同年并用。盖此法本该路工程家【踢非司】所创也。

  第二,是有平重杆子,车有此杆,则重心分任四轮或多轮内之三个轮,虽行动甚快,亦常平稳,其理与三足架相同。无论地面如何不平,均能配之成平,不似英国旧式,偶遇不平,则车离轨道。”

  从上述描述能够准确的看出,英国人发明的火箭蒸汽机车看似先进,实际上轮子不能偏转,无法转弯,而且路面不平的话,车子不稳,轮子会在颠簸中弹起,离开轨道,易发生侧翻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尚不思改进,将【落该德】火箭蒸汽机车一直沿用下去。欧洲其余各国也不大改,皆沿用此法。

  这是英国的早期铁轨,钉在石头上的,平整么?不知火车在上面行驶,会不会因为不平而离开轨道?

  但美国人却用加活枢小车的办法很快解决了有关问题,时间很短。那么,美国人的技术又是从何而来呢?

  “一百五十年前(即1894-150=1744年),始稍稍造铁路,为运煤开煤之用……”

  1744年,为了运煤开媒的方便,开始造铁路。是谁造了铁路呢?书中称,各国。

  笔者认为,大概率是包括的,而且,就是从中国开始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产煤大国,是最早利用煤炭的国家。

  北京西山煤炭开采始于辽代,在门头沟龙泉务考古发现的辽代瓷窑遗址中,已有烧煤的痕迹。

  “石炭煤,出宛平县西四十五里大谷山,有黑煤三十余洞。又西南五十里桃花沟,有白煤十余洞……水火炭,出宛平县西北二百里斋堂村,有炭窑一所。”

  “契丹全境之中,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且较薪为优……而其价亦贱于木也。”

  明时,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年),礼部右侍郎丘濬提出以煤替代柴炭的主张:

  “由门头村登山数里至潘阑庙,三里上天桥,从石门进,二里至孟家胡同,民皆市石炭为生。”

  技术,从来都是需求和市场推动的。有了这么大的需求,运煤的技术没有道理不更新迭代。

  恰好,“前清学者第一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的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1724年-1777年)撰写的《戴东原集》正好有关于“车枢”的记载:

  “轴之两端,中其轴以设其枢。斲轴欲直,设枢欲正,二者既得转之,如将自转焉。斲(zhuó,砍或削)轴不直,设枢不正,二者失职,则及其转之也,车必偏重,重者在下,轻者在上,则必如倍任矣。”

  “轴之两端,以铁为之枢,枢径五分度之三,枢长五分度之四。为柱,以铁穿含枢而转之。设穿必以其轮之度。上櫍(器物的足)与下櫍相交,减三分度之一,接轮冣上,发轮次之。十度之轮至二度之轮,递次而下,任挽之。轮出架外,别为之柱。架之高与立柱等,长三之二,广三之一。”

  当tra作为前缀时,通常表示“横过、穿过”之意,in有“在里面”的含义,英语Train拆开来是Tra + in,合起来的意思便是“在里面穿过”,——参见上述含义,是否很巧?

  按照西史叙事,世界工业文明的源头在英国。但纵观历史,工业文明的初始形态是手工业。全世界最早、最完整记述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就是中国的《考工记》。

  宋代林希逸有《鬳斋考工记解》,明代徐光启有《考工记解》,清代程瑶田有《考工创物小记》,戴震有《考工记图》,阮元有《考工记车制图解》。

  再来看看清代阮元(1764年-1849年)的《考工记车制图解》(皇清经解卷一千五十五),有轮图、大车轮图和构造图,还有各部件的详细作用和解释。

  所以,作者觉得,美国人大改【落该德】的轮制,加活枢小车的技术来源于华夏典籍,而不是毫无积累的从天而降。

  实际上,在1855年的《博物通编》“热论”之“蒸汽”后也有“火轮车”(即火车)。

  而且,这个火轮车图,火车头后面挂了一个“煤水车”,已经很接近现代火车的模样,远远比英国人那个不思进取的“落该德”火箭蒸汽机车要先进得多。

  有人可能会说,《博物新编》不是英国医生、马礼逊的女婿、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所著么?

  实际上,这是一本地地道道中国典籍,详见《清朝神书《博物通编》:戳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泡泡,连累了伽利略,还暴露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华夏的老底,这让人情何以堪?》

  该书首次刊印实际是在1851年,详见《医学伪史,愚弄众生:1851年原来真的藏有天大的秘密,若不是顺藤摸瓜,再过百年外人也很难发现》。

  需要指出的是,不务正业的合信医生是1839年抵达澳门的,在他从英国出发时,现代轨道的火车原型机尚未发明出来,——没错,现代轨道的火车原型就是那个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特里维西克设计的火车。

  由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合信可能对英国发生的事情并不知晓,又或后知后觉。那么,问题产生了,当英国国内还在继续沿用【落该德】火箭蒸汽机、且不思改进时,为什么这个传教士合信会那么好心,把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英国最新技术免费、且热心地介绍给中国人使用?

  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唐山开平矿务局工程处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Claude Willia m Kin der, 1852-1936年)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了一辆【落该德】简易蒸汽机车。

  都1881年了,英国人还在用这种改进型的【落该德】火箭车,还在往中国输出这种落后的技术,这比1851年《博物通编》中火轮车差远了。

  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则另外设计制造了一辆蒸汽机车,并将其命名为“中国火箭号”。中国工人在机车的两侧各刻了一条龙,又称“龙号”机车。

  1881年的龙号机车,与1957年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人民型蒸汽机车已经很相近了,只是轴式为2-3-1。1958年,四方工厂试制生产的人民型蒸汽机车轮式改为4-6-2。

  实际上,直到1908年,英国中部都还有一条最后的马车轨道,能清楚地看见“L”形铁轨。是的,他们还在用马来拉货,没有用蒸汽机车。

  根据清代邵之棠所辑《皇朝经世文统编·卷九十·考工部四·铁路》之“欧西铁路缘起考”,也能发现其中记述与现行西史有所不同:

  “铁路之用,利商贾、便行人,济有无通物用,至今日时势,最为切要之图。然其创始之初,有不可以不知道者也。按欧西火车之制,始于嘉庆七年,即西历一千八百二十年(1820年),越二年(即1822年),英人突来肥息克所造车成,试行于毛尔孙地方,制未尽善。

  自是以后,各国考求良法,博士如柏林坑烧勃司、如司梯反生(斯蒂芬逊)、如格利非次、如高尔登,均以聪明精练之才,创领异标新之制,迨劳开夺,新车一出,官商上下咸以为佳,于是纷立公司,虽舟子以夺利相争,农民以创闻中阻,而大局已定,利在必行,竟有专选议事人员设立章程务求妥善者。考法兰西国铁路始于一千八百三十年(1830年),德意志国又在其后;比利时国铁路始于一千八百三十四年(1834年),越三年(1837年),荷兰继之;瑞俄等国又继之。迄今,列国车道以美利坚国为多,英次之,德法俄又次之……”

  瞧,西方火车之始,起于1820年,并非1804年,而法国铁路才始于1830年,压根儿没提英国1830年什么事。

  从历史上来看,人类文明前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分别是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细究之下,却发现这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和推动,居然全与中国人有关。

  电力,本名电气,也是中国的发明创造,这是笔者梳理中国电磁学历史、世界电磁学历史后的研究结论,其中有大量文献和证据可以支撑,还原了电气如何发现、定义、应用的全过程,驳倒了西方的电磁学之父假人吉尔伯特,以及拉下了诸如莱顿瓶、伏打电堆、风筝引电、U形磁铁、电盘的面纱,还原了西方近代所谓科学大神法拉第、安培、亨利、奥斯特、马可尼、富兰克林等人的真实面目。

  计算机之父,朱传榘。他是电脑开发的核心人物,其他人的贡献仅仅是为核心打造了硬件而已。

  现在,第四次以算力和万物互联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条件已经悉数具备,即将到来。

  本人计划将《明珠蒙尘:鲜为人知的华夏科技与文化》(约20万字)付梓出版,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留言加微信,然后拉个群,统计下第一次印多少本较为贴切(与出版方签订合同后,条件允许,可能预售)。倘若此次顺利,则继续将《海上忧思录》两册、《揭开西方伪史虚惑的面纱》(可能改名)四册付梓刊行。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多不胜数的科技发明,涌现出了无数能工巧匠和勇于实践的科学家。

  本书引经据典、以翔实论据重点介绍了源自中国的诸多发明创造,包括但不仅限于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留声机、温度计、自行车、计算机、钢琴、全世界第一架具有现代意义的飞机等等。不仅如此,就连扑克牌、大富翁等游戏都是源自中国的发明。

  此外,书中还详细的介绍了一些长期被忽略的华夏先辈,如甘德、石申、唐顺之、朱载堉、黄裳、黄嘉略等等,详细的介绍了他们对于天文历法、物理、音乐、语言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以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中国不仅是文明古国,更是自古以来就学以致用,一直走技术路线的“科技强国”。这可能与我们近代百年落后后形成的“闭关锁国”的落后形象是大相径庭的。

  希望通过《昆羽继圣》四部曲梳理的华夏历史背景和文化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认识,以抵御外来糟粕的侵扰(上古至宋代)【微信读书、当当、掌阅(华为手机阅读)、起点、知乎、QQ阅读】;

  希望通过《明朝这些事:被抹去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西史辨伪系列破除迷云,唤醒更多的人,认清这样一个世界近代三四百年的历史(明代至清末);

  希望通过科幻小说《灵能4996》六部曲在现实的科技基础上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向科幻高地进发,展望未来,塑造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崭新形象,打造中国人宏大的科幻宇宙,让更多的人看到文化与科技引领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人类之路(当下至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杭州一女子通过政务APP“脱单”成功,“浙里办”回应:相亲角注册用户已超29万

  一德国男子9个月接种134剂新冠疫苗!研究结果令专家惊讶:尚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红米K80系列:关键参数被确认!红米K70 Ultra:有望8月发布!

  MacBook全系配M3芯片 苹果加入AIPC混战 会有哪些应用场景?

  索尼发布新款TOUGH三防 CFexpress Type B存储卡,售价4399元起

上一篇:上任即将一年!奥克兰市长Wayne Brown的表现能打几分?他们说了心里话!

下一篇:“00后”长江女引航员:迎万船来仪 送舟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