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一体化战略 发布时间: 2023-08-24 04:18:49 |   作者: 特别服务

  企业中的个别经营活动与整体发展的策略经常发生矛盾,各种经营活动的收益最大化与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之间也经常不一致。比如,企业的物流部门为了更好的提高物流的效率与效益,会制定出实施物流的战略规划,但往往将这些物流战略独立于企业战略,忽视了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协调。因此,各部门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一体化战略,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进行个别经营活动。

  物流一体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特殊的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企业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物流一体化战略属于微观物流一体化层次,制定这一战略的目的是消除阻碍物流最有效运作的因素,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出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

  传统的生产治理方式下,在由原材料制成产成品到提供给消费者的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物料的治理、生产制造、销售、分配等各项活动的治理是割裂开来的,各功能部门相互独立,关联度很低。这样,所有的环节之间都会有大量存货,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信息流,总系统的运作效率很低。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熟悉到,通过将相关功能合并,例如将采购并人物料治理,按功能进行配置,那么可将上述活动合并为物料治理、生产治理和分配治理,以此来实现功能一体化。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各分散活动之间的存货,提高各功能系统的运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各功能系统来进行统一治理、系统优化,实现厂商内部一体化,形成内部供给链,即生产物流一体化。这样,能够更好的降低系统的存货水平,使信息通讯顺畅,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总系统的运作效率。但是,生产物流一体化只能实现厂商内部的最优化,由于没与供给商和分销商实现一体化,任旧存在大量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或者将库存推向供给商或分销商。这种成本的转移并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为所有这些成本都要转嫁到最终消费者。而要实际做到消除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就必须与上游供给商和下游分销商合作,统一治理、统一行动,实现外部一体化。只有实现整个供给链的一体化治理,才能彻底消除库存、减少相关成本,对客户的真实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使整条供给链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一体化的更高境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它体现了竞争的活力,能够达到资源的优化组合,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企业还有增长潜力空间时,实行物流一体化战略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形式有:

  1.纵向一体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制造、灵敏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和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使原有的公司制作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的生存必须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供给链一体化已从企业内部的采购获取、制造支持和实物配送,向后延伸到顾客,向前延伸到供给商。也就是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一体化,即实现整个供给链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一般是指,上游供给商与下游客户之间在所有权上纵向合并。以前人们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式,但现在企业则是更注重发挥其核心业务功能,即他们所擅长的、有着非常明显优势的业务,其他属于“资源外购”,即从企业外部采购。这时,作为被弱化的环节,相应的公司能够从其他同行企业退出本市场而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以及利用规模经济等方式来解决;也可同时将本企业定义在不同供给链上,使企业同时利用不一样的供给链带来多个局部利益。这样也就产生了物流的横向一体化。

  2.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物流也称作水平一体化物流,是指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与物流效率。例如,不同的公司能够用同样的装运方式来进行不一样商品的共同运输。当物流范围相近,而某个时间内物流量较少时,几个企业同时分别进行物流操作显然不经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企业在装运本企业商品的同时,也装运别的企业商品的物流现象。从企业经济效益上看,它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它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显然,不同商品的物流过程不仅在空间上是矛盾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这些矛盾和差异的解决,就要依靠把握大量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信息的信息中心。此外,实现横向一体化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大量的公司参与,并且有大量的商品存在,这时企业间的合作才能提高物流效益。当然,产品配送方式的集成化和标准化等问题也是不可以忽视的。

  3.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纵向一体化物流与横向一体化物流的综合体。当一体化物流每个环节同时又是其他一体化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时,以物流为联系的企业关系就会形成一个网络关系,即物流网络。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可自由加入或退出,尤其在业务最忙的季节,最大有可能利用到这个系统。因为,在业务繁忙的季节,生产企业原有供给链的物流体系任旧存在,同时还必须增强业务外包,这样以物流公司为结点的物流网络就显得很重要。物流网络能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条件就是一体化、标准化、模块化。实现物流网络首先要有一批优势物流公司率先与生产企业结成共享市场的同盟,把过去那种直接分享利润的联合发展成优势联盟,共享市场,进而分享更大份额的利润。同时,优势物流公司要与中小型物流公司结成市场开拓的同盟,利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和完整的营销体系,帮助生产企业开拓销售市场。这样,竞争对手成了同盟军,物流网络就成为一个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多方位、纵横交叉、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而且,由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加人物流网络的企业增多时,物流网络的规模效益就会显现出来,这也促使了社会分工的深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就有了动因,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会由此大幅度的下降。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治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的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治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把影响物流能力的各要素作为整体来研究,通过对物流过程系统地、广泛地分析,确定企业物流战略,利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设计物流计划,整合企业的物流供给链流程(纵向一体化)和各物流环节本身内在的依存关系(横向一体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物流网络,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总体说来,物流一体化还一定要经过纵向一体化向供给链一体化转变。

  供给链一体化战略认为,简单地通过协调供给链中独立企业的物流作业,就能得到和纵向一体化一样的利益,这种合作与协调被哈佛的哈蒙德教授称作渠道的“虚拟”一体化。一个真正一体化的供给链不单单是减少相关成本,也为公司及其供给链伙伴与股东创造价值。要想使物流一体化战略达到供给链一体化水平,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信息集成。信息集成是更广泛的供给链一体化的基础,涉及供给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他们共享需求信息、交货情况、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需求猜测和装运进度等,同时成员间还协调猜测和补充供货等。公司若要协调他们的物料、信息、资金的流动,必须随时把握那些反映其真实的供给链情况的信息。

  2.协调和组织。随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供给链成员朝着进一步的一体化方向发展。协调涉及决策权、工作和资源向处于最适宜地位的供给链成员转移。在协调决策权转移时,应当注重成员不仅需要以信息集成为基础,也需要高度的信任和配合,一个供给链成员有时可能在决策制定上比另一成员处于更好的位置,那么这个决策就应当委托有利位置的成员,这种协调对提高整个供给链的效率非常重要。

  在物流战略一体化的进程中,网上购物方式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制造商将逐渐承担订货的角色,这就要求必须协调好工作重组。

  供给链成员还可以共同协调和分享整个供给链的资源,如实现仓库共享、库存集中等。资源能够重新配置、合并或分享,以使供给链中的众多成员获益,来实现协同的利益。

  供给链作为一个价值链,是不可割裂和歪曲的。通过公司自己的信息集成和协调是无法确保整个物流一体化战略的实现的,必须在组织上重构各成员企业的关系。没有成员企业之间的紧密关系,一体化将没办法完成。供给链伙伴需要确定并维系他们的沟通渠道,不管它是采取EDI、Incemet,还是网络小组或书面材料的方式。

上一篇:我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管道运输进口能源监管办法